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调解室的微笑

【 字号 发布时间:2021-12-08 浏览:4839

       2021年4月份,安徽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与安徽某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一份高压旋喷桩基础劳务分包合同,该合同约定由安徽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负责为安徽某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的位于淮南市某区的工地进行高压旋喷桩基础进行劳务施工,合同对开工时间、施工范围、施工单价、费用支付等进行了规定,也约定了合同纠纷解决办法,可向工程所在地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合同签订后安徽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严格地按照合同的约定进场进行施工,工程结束后经双方结算安徽某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尚欠安徽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工程劳务费551640元,后经安徽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催要,安徽某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于今年2021年8月份支付了一部分欠款,尚欠401640元至今未付。2021年11月份,安徽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向淮南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裁决:安徽某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立即给付所欠的劳务费401640元及逾期付款违约金,并承担本案的仲裁费用。

  案件组庭后,首席仲裁员魏学亮认真研读了卷宗材料,询问了双方当事人的情况,了解到双方当事人是长期合作伙伴,只是由于安徽某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资金一时短缺,才拖延支付工程款。为了做到案结事了,维护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经与其他两位仲裁员协商,决定以调解为主,争取和解结案。

  开庭前,仲裁庭首先与双方当事人分别谈话,分析利弊。魏学亮在谈话时说:“人与人之间,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只有做到换位思考,才能实现真正的尊重和体谅。拥有以退为进的智慧、换位思考的力量,才能让结局以共赢收场。”

  然后,仲裁庭又让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室面对面的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困难。

  随后,仲裁庭又把双方当事人喊在一起,努力缩小双方的差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析之以法。在调解过程中,魏学亮始终面带微笑,由简到繁从社会观念到法律义务,讲清楚了利害关系,也讲明白了法律规定。经过几个小时的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就涉案工程款项的支付达成一致,握手言和,签订了书面的和解协议。魏学亮又再次向他们重申了和解协议的法律依据和法律效力。

  “像今天这起调解案件,能够现场解决,是最直接也是最好的结果,但有的案件却没有这样简单,需要多次调解才行。”魏学亮说。  

  “所以每次看到当事人在这间屋子里,经过我们的调解,化解矛盾,消除隔阂,那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双方当事人双手我在一起的那一刻,就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到位了。”讲到这里,魏学亮那抹和蔼的微笑又出现了。 

   

   

   

   

   

(责任编辑:淮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